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张海妮    

10月27日至30日,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在北京开展。作为医药行业的年度盛事,医保谈判既是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物可及性的窗口,也是前沿创新药争奇斗艳的舞台。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共有21款抗体类药物进入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目录外药品名单,包括4款备受瞩目的双抗药物。与单抗药物相比,双抗药物可以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或一个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在生产效率、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上达到“1+1>2”的效果。

两年前,国产双抗药物还处于荒原。到了今年,入围的4款双抗药物中有3款来自国产创新药企业。其中,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开坦尼)此前入围过医保谈判名单,依沃西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依达方)于今年5月获批,是全球首个且唯一在单药头对头Ⅲ期临床研究中证明疗效显著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的药物。

国产双抗强势入局

2009年,全球首个双抗药物卡妥索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虽然其上市后表现欠佳,最终于2017年退市停产,但双抗药物的故事并未因此停止。由于研发技术飞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押注这一“第二代”免疫治疗药物,发力方向也各不相同。

以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4款双抗药物为例,它们在各自疾病领域均有“首个”之誉,适应症没有重叠,面向的患者群体相差很大。

具体来说,康方生物的依达方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双特异性抗体,面向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024年全国肺癌年新发患者数达106万人,NSCLC占比85%,其中EGFR突变阳性患者占比40%~50%,以此估算,国内每年约有36.04万人~45.05万人为新发EGFR突变阳性患者。

开坦尼是首个国产双抗药物,填补了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空白,国内每年约有3.8万名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倍利妥是百济神州从安进公司授权引进的产品,面向复发或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国内患者人数约为4300人,其中儿童约1300人。不过,这是全球近二十年首个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药物,也是国内唯一获批用于儿童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药物。

罗视佳主要面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同时还面向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黄斑水肿患者。国内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约三分之一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以此估算,国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多达1000万人,目前实际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的患者仅约50万人。

尽管双抗药物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的治疗上大放异彩,但创新性只是医保谈判考察药物的维度之一。2022年6月,开坦尼赶在6月末获批上市,并通过了国家医保局当年的初步形式审查,没有参与谈判,并缺席了2023年医保谈判;倍利妥自2021年起连续多年现身初步形式审查名单,今年已是第四次申报。

开坦尼主动降价50%

医保谈判是一场支付方与药企的博弈。一款创新药最终能否进入医保目录,降价多少进入,本质上是算账。

今年5月获批的双抗产品依达方,是当下最受关注的创新药之一。

2023年,康方生物以“50亿美元+销售提成”的合作方案,将依达方在主要发达国家的商业化权益授予Summit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Summit)。这笔交易推动公司2023年确认的年度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收入达到29.23亿元。同时,公司上市后首次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20.28亿元。2024年半年报显示,依达方上半年实现收入1.03亿元。

作为填补复发/转移宫颈癌免疫治疗空白的新药,公司另一款双抗产品开坦尼近年表现不错:2022年开坦尼全年销售额为5.46亿元;2023年开坦尼销售额为13.58亿元,在公司年度产品销售额中占比超过83%;今年上半年,开坦尼实现营收约7.06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康方生物今年主动将开坦尼的单支价格从13220元降至6166元,降幅为53.4%。虽然公司否认了“大幅降价”,解释称最新年费用只是回到了没有赠药方案的水平,但康方生物对于今年的医保谈判无疑是积极的。记者注意到,公司2021年获批的单抗药物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尼可)今年也递交了申请信息,首次出现在初审名单中。

年内双抗授权交易变多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国内创新药企业至少参与了15个围绕双抗药物的授权交易,其中最近的一笔发生在9月30日,石药集团与康宁杰瑞就后者的HER2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JSKN003达成一项总额高达30.8亿元的授权合作,首付款为4亿元。

而据医药魔方数据库,2024年前9个月,全球药企围绕双抗药物达成了31笔交易,数量上比之前三年的每一年都要多,更早布局的跨国药企已经搭建起了丰富的双抗管线。例如,除了深扎眼科的法瑞西单抗注射液,罗氏还有3款针对血液疾病的双抗类药物获批上市,另有超10款在研双抗类药物瞄准实体瘤、神经科学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强生有2款针对血液疾病和1款针对实体瘤领域的双抗类药物已经上市,另有接近10款在研产品;阿斯利康在双抗药物上的布局数量排名第三,已有多款在研双抗药物处于临床Ⅲ期。

在更多双抗药物在国内获批前,尽早进入医保目录、抢滩市场,可能是双抗药物企业积极参与今年医保谈判的原因之一。

10月28日,一位业内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款药物在医保谈判中的降价幅度与其创新水平和竞争格局直接相关。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双抗药物有限,竞争格局良好,如果企业所持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已有药物,谈判时的定价自主权和底气就会更大,开坦尼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该人士认为,康方生物此前未全力推动开坦尼进入医保目录,是因为二三线宫颈癌的患者数量有限,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的放量效果有限。但随着开坦尼一线胃癌的新适应症获批,以及肝癌、肺癌等大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取得进展,公司肯定希望借助医保解决药物进院的准入问题,为后续获批的更大适应症铺路。

这是否意味着进医保仍是药企在国内推广创新药的必选项?该人士给出了否定答案,他认为,随着国产创新药的创新性提高,以“普惠保险”为代表的商业保险发展壮大,拥有好产品的药企在推广创新药时,不只是有“进医保”一条路可选。

“以前医保是(商业化)‘独木桥’,但未来会有更多的支付方式,可以多层次地解决医院处方问题。今年的医保谈判有很多独家产品参与,未来几年的竞争压力都不太大,如果没法进医保,也可以走其他的商业化路径,虽然会艰难一点,但还是相对能活得下去的。”上述业内人士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松琳